(二)金箍棒、紧箍咒的心理象征意义
金箍棒是孙悟空在龙宫里得到的一件宝贝,是东海里的定海神针,可随人意粗细长短,名为“如意金箍棒”。在得到这个宝物之后,孙悟空闲时就把他放在耳内,用时掏出成为自己的武器,不论是大闹天空,还是取经路上降妖除魔,金箍棒须臾不离自己。《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将孙悟空的这个宝贝命名为“如意金箍棒”,是无意也好,有意也吧,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观点,金箍棒的心理象征意义是很明显的,它是男根的象征,是孙悟空心理能量的源泉,也是齐天大圣里比多(libido)的所在。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本我是人格中最难接近、但又是最有力的部分。说它难接近是因为它潜藏在无意识之中;说它最有力,因为它是人所有精神活动所需要能量的储存库。而本我中所储存的精神能量,即为里比多,它是人心理行为背后的真正动因。而金箍棒,作为自然本性——情欲的象征,正是靠着它,孙悟空才得以大闹龙宫地府,大败天兵天将,后来又横扫西天妖魔的。然而,人的里比多随意发泄必然为社会所不容,正如孙悟空的金箍棒不能不分青红皂白随意驱使,孙悟空也正是因此被压五行山下,让其进行五百年的自我悔过。
但是,如果人的里比多得不到释放的话,人便会产生焦虑和压抑,而长期压抑的结果会导致心理的扭曲。作为孙悟空而言,无疑具有极端好动、用不安生的个性特点,他的心理能量也需要有个释放的途径,仅仅压抑起来行不通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能量所导致的焦虑可以通过心理防御机制来得到化解和疏导。人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转移、否认、升华等方式。在五百年的炼狱之后,孙悟空皈依了佛祖,成了取经和尚唐僧的徒弟。但是,这并不表明他的情欲的消亡,而是以一种升华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升华是指原来用以满足本能的活动为更高的文化目的所取代,表现为一种对文明事业的追求。在取经途中,孙悟空金箍棒的不在任意所为,而是直接指向了为祸人间、阻碍取经大业的破坏分子。他也因为自己的情欲的升华,最终修成了成果,获得了斗战胜佛的称号。
与金箍棒同时不离孙悟空左右的,是他头上的金箍儿,它随时受唐僧紧箍咒的差遣,给孙悟空带来的无穷的烦恼。孙悟空的头上的金箍儿,令人联想到行为主义心理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典型的厌恶疗法是患者手臂上套一个橡皮圈,如果患者的心理症状出现时,如强迫自己数数,便拉动橡皮圈,使自己疼痛,进而分心和惩罚自己,以此来控制自己心理症状的再生。孙悟空的金箍儿没有这样简单,除了它是紧箍咒的载体,而且在心理意义上,则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象征,是孙悟空人格上超我的代表。
如前所言,超我是社会道德的化身,按照“道德原则”行事,它总是与享乐主义的本我直接发生对立和冲突,使它得不到满足。在《西游记》中,常常出现的情节是,孙悟空拿出代表本我的金箍棒,准备痛痛快快大干一场的时候,师父的紧箍咒想起,缩紧的金箍儿使得孙悟空痛苦不堪。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说,这一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孙悟空人格上的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挣扎,这种冲突在前面节选的《西游记》片断——“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现。按本我的意愿行事,抛弃超我的奴役,这是许多人的梦想,孙悟空也时时刻刻想把这个金箍儿拿走,他到西天后的第一个愿望也是:“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的粉碎,切莫教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可见孙悟空对其是憎恶之深。然而,正如随着西行的脚步,唐僧运用紧箍咒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一样,孙悟空的行为也越来越遵从当时的社会规范,他的原来受许多受外在的紧箍咒控制的行为也逐渐成为一种自觉了。当西天取经事成,悟空要求师父去掉金箍儿之时,他头上的金箍儿已经自然消失,而他却浑然不觉。这也表明,社会道德规范对他的要求已经从他律到达了一种自律。孙悟空已经成熟为一个社会认可的英雄人物,不管他自己愿意不愿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洞路168号
邮编:510900
电话:020-87979913 传真:020-87979913 投诉咨询方式:020-87979913 邮箱:zjxybgs@scauzj.edu.cn
招生电话:020-87983820;020-87979603;020-87975122; 020-37983879;020-87976783
武装部征兵咨询电话:020-87982606
版权所有: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粤ICP备11088286号-3